阿難尊者,知道以後末世的佛教信徒,為了穿衣吃飯,生活之需,以及生養教育,種種關係,理家之累,怎樣能夠做到清淨學佛呢?真是一個問題,因此,竟在一次講經會上,當眾提出,請示佛陀。與會大眾覺得尊者此問,就像是替大家解釋心中的疑問一樣,都靜靜地傾聽佛陀的開示。

佛言:「阿難!末世信佛徒眾,有受佛禁戒的,當誠信奉行,禮敬三寶,時刻慎畏因果,對尊長要恭敬,為人子之道,要孝養慈親;為國民之道,要盡忠報國;為父母之道,於子女要有好的教養,處理家務要謹慎,家人眷屬要和偕合聚,資生精進正取,生活要勤儉簡樸,支用要節約儲蓄,交友要慎擇,辦外務要和善,平時言行有度,心口相應,這樣可得為世間事,但不可得為世間意。」

阿難於此,插問:「世尊!您剛才說的何為『世間事』?何為『世間意』?我有些聽不明白,願為解說。」

因此,佛陀繼續說:「再說淺明一點,你就會了解的。做一個佛弟子的在家人,可以從事世間士農工商,以及各種正當的有利資生事業,做生意的,不可大秤小斗,要平斗直尺,一切行業,皆不可欺罔於人,傷天害理,切不可作;人的一切行為,都有神明鑒察,不可違背,人本自良善,故行善是當然,學佛教戒,是以免作惡,並無不便;如果,家有葬送喪事,或新居遷徙,婚姻嫁娶,一切慶喜,要合乎節約簡單,莊嚴隆重而有意義的儀禮,養成優良的風尚習慣,不可浪費奢侈,但也不能沒有合度的儀禮,這些都是佛教徒可以做的世間之事。

其次,所謂世間意者:為佛教弟子,不得問卜相命及請祟符令,不得以符咒壓怪治鬼,不得祠祀解奏,不得拜神拜鬼,亦不必請擇良日吉時,宜應斷除一切迷信沒有高深義理之事。如果有受過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五聖戒的人,遵守五戒,復行十善,福德無量,凡有所施作,當稟三尊︱︱佛、法、聖僧及菩薩;佛之玄通,無細不知,無處不遍,凡人之行善作惡,如來悉知悉見,行善具有戒德之人,道護為強,役使諸天,天龍鬼神,無不敬伏,戒貴則尊,無往不利,無事不吉,豈有忌諱不善之理,修行之人,道之含覆,包弘天地,因世俗不達之人,不明心地,自作罣礙而已;善惡之事,由人心造,福禍自招,如影隨形,如響應聲,由戒生德,乃屬自然,諸天所護,願不意違,感動十方,與天參德,功德殊勝,不可稱量,有智達命之士,是不會迷信崇邪的,是故,佛教乃度世之道也。」

阿難聞之,心開意解,整理袈裟,五體投地,並連聲說道:「唯,然,世尊!唯,然,世尊!我等有福,得值如來開示不迷,是大福田。」時,國王、臣民及諸大眾,一齊禮拜,皆願依教奉行。

前一篇文章尊師重道
下一篇文章三界火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