覺是覺悟,佛為大覺,在四聖六凡十法界中,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是四聖。「緣覺」即是「獨覺」,又稱之為「辟支佛」。

為什麼叫「緣覺」?緣,指的是「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,六入緣觸,觸緣受,受緣愛,愛緣取,取緣有,有緣生,生緣老死憂悲苦惱」的十二種因緣。修行人因觀此十二因緣的事相,而斷除迷情妄惑,證得真理;或因觀察一切大自然的變幻,飛花落葉,世態無常,種種外緣,而得覺悟,永離生死,得解脫者,謂之緣覺。

何以又叫「獨覺」?當緣覺行人,初發心時,本值佛世,聞佛說法,種大善根,多生累劫,宿因所萌,自知出家,精進修行,其性獨樂寂靜,遠離塵世,不與任何修行的人相處雜居,沒有師友教導,直到加行修滿時,亦不逢諸佛住世,不得聞佛說法,又未閱讀諸佛經藏,乃由自己應緣機而獨自覺悟,永出三界火宅,不再六道輪迴的人,就叫獨覺。

怎麼又稱「辟支佛」呢?辟支佛是梵語「辟支迦佛陀」的簡稱,是指開辟支佛覺悟的因行者。「辟支」的意思?依梵語本為「缽刺翳迦佛陀」,「缽刺翳迦」翻譯中國語文,就是因緣二字,「佛陀」為覺,連起來就是「緣覺」之義。

在大、中、小三乘聖教中,菩薩具有大悲心,能自覺覺人,自利利人,自度度人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故為大乘;緣覺因沒有大悲心,只知自度自利,自求解脫,沒有利他度人,不起利益眾生的大慈悲心,雖發此「緣覺菩提」至終住於涅槃,有勝於小乘聲聞,但終不能達到諸佛大覺世尊之最高妙果,故只稱之為「中乘」。

在中國周朝,出生於楚之苦縣厲鄉曲仁里的李耳,字老聃,曾撰道德經五千餘言,後人尊為道教的始祖;老子學問道德極深,「孔子適周,將問禮於老子」,由此可見老子主張出世,清淨無為,晚年騎青牛出了函谷關,不知去向,不明所終,其言行正與辟支佛相符合,可以稱之為中華的獨覺行者,極為適合。

道家行人,主修長生不老,遁世成仙;按仙人的意思,乃是入山行道,長壽不死,不入世間者。人之肉身,有生即有死,有成即有壞,云不死者,如佛教之說,必須入了涅槃,方得名為不死,實則是不生不滅。若言「佛道一家」,其老子之道,應為「中乘」。在明朝白雲齋所撰道藏目錄說:「洞元,為太上老君(老子)所演,是為中乘」,由斯可以啟發道家行人,對於佛經的深入研究,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。

前一篇文章佛與菩薩
下一篇文章聲 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