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所謂「苦海」,是世間一般凡夫,因遭遇困惑、絕望、失敗、熱惱、災患之後,感到無常苦空,而叫苦連天,激動時所說的比喻之詞。並非對聖人而言,蓋聖者們,早已出離了這可悲可怕的苦海,而得到了清涼涅槃的法樂。因為世人,所想所作,皆是苦因,所受所報,盡是苦果,感覺一切的一切,無不是苦,苦苦增加,輾轉相聚,相互纏縛,因果相續,因緣果報,六道輪迴,頭出頭沒,眾苦煎迫,廣大如海,無邊無際,無有出期,故名為苦海。有許多聖者,雖然亦入苦海,但他們是尋聲救苦的救生艇,是苦海中的慈航,是導航的燈塔,是為救渡眾生出離苦海乘願再來的佛菩薩,而不是苦海中受諸苦惱逼迫的凡夫眾生。
地球上的海洋,是由陸地之上,各處各在,樹木花草,或地或石……,一切物質的濕氣,乃至空中的蒸氣,凝成微至涓滴之水,初為細流,形成溪澗,合向溝渠,而入河川,導去江流,匯歸汪洋大海。海洋的水,因風吹動而生波,波波相逐而成浪,波浪相衝以成濤,浪濤相擊,波浪滔天,洶湧澎湃,無有寧靜。如有商旅,倘遇「黑風吹其船舫,漂墮羅剎鬼國」,那個境界,其後果之可怖,已不堪設想了,何況苦海之可怕,其恐怖有更甚於此者,百千萬倍。
苦海是從何而有的呢?是因為世間一切人類的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不淨所產生。比如說:人的眼根是大海,一切色似海水,「眼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;人的耳根是大海,一切聲音似海水,「耳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;人的鼻根是大海,一切氣體似海水,「鼻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;人的舌根是大海,一切味道似海水,「舌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;人的身體是大海,一切接觸似海水,「觸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;人的意根是大海,世間萬法似海水,「意識」如風吹水,而起波濤。因為世界上各種膚色、種族、一切人類的「六根」、「六塵」與「六識」(識是分別的意思),產生了意業不淨,口業不淨,身業不淨,「無明」惑起,輾轉形成了貪欲、瞋恚、愚痴、我慢、懷疑、蠱惑、邪見、顛倒、迷信……等,乃至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妄言、綺語、兩舌、惡口、勾心鬥角、互相殘害,一切萬惡,所感刀兵、戰亂、旱災、水災、火災、風災、地震、瘟疫、疾病;五穀歉收,能源缺乏,禍難橫生,進而大開餓鬼、畜生、地獄三種惡道之門,世人作惡者,多墮此惡道,受諸苦報,就這樣形成了無邊無際的苦惱世間,大苦相聚,不可倖免,無有出期,這就叫做苦海。
人為萬物之靈,既知天堂地獄唯心所造,苦海世間,亦人心所造,人類有求生存,求安樂,求幸福的本能,知道是苦海,就不入苦海,是先知先覺;已入苦海,方知苦果,而求出苦的,是後知後覺;還有許許多多芸芸眾生,只知有苦,而不知出離,甚至以苦作樂的,是不知不覺,那就實在太可憐了。佛菩薩為了救渡苦海中的眾生,時刻都在呼喚眾生,時刻都在照顧眾生,前面有光明的燈塔,苦海裡有救生的慈航,苦口婆心的菩薩行者們,不惜犧牲了自己的清淨涅槃之樂,倒駕慈航,入娑婆的苦海,告示世人,快皈依救世的慈航 — 佛法,以渡眾生離開黑暗,到達光明的彼岸。但苦海中的眾生,以非為是,認假作真,那裡會及早覺悟呢!
釋迦牟尼佛陀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,尚不止八萬四千法門,都是濟世良藥,正對著人類心病的需要而說的,以冀救度眾生,乃是接引眾生離苦得樂的寶筏,只要世人,覺迷入悟,依教奉行,或念佛,或禪行,或持咒,或齋戒,捨邪崇正,慈悲喜捨,樂善好施,選擇能契合自己根機的法門來修學,只要時刻六根無染,三業清淨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力行人乘佛教,先求自救,而後救人;推行自利利人,自度度人,自覺覺人的菩薩行為,期望世界上的人類,人人學菩薩,人人作菩薩,人人行菩薩之道,不但共同渡過娑婆苦海,並能共同創造娑婆淨土,建立人間樂園,娑婆汙土可以成為極樂蓮邦,苦難的世間可以成為人間的天堂,但願這個苦聚世間,早日成為安穩和樂的幸福佛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