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凡信仰佛教,皈依佛法僧三寶,在家修行,奉行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欺妄、不飲酒這五聖戒的善男信女,都可以稱為清信士。
有一次,釋迦世尊,到跋祇國巴連弗城遊化的時候,就有很多很多的人請求皈依,改惡向善,並發誓願奉持五戒,廣行慈悲喜捨,布施濟貧,利世利人;並為世尊建造了一大堂舍,齊備上美供養,請佛陀與諸聖眾,前往應供。
佛與僧眾,著衣持缽,到達講堂,洗沐手足,應供事畢,於大講堂中,依序坐定,清信士等,禮佛之後,亦皆就坐,這時世尊向大眾開示,講了許多佛法,最後並說:「諸位清信士啊!你們都已經是皈依三寶,奉持五戒的人,凡持淨戒,天人讚許,希望以後大家不要犯此教戒才好,要知道,凡是犯了這聖戒的,就有五種衰敗的事發生:
第一、求財不遂,所求一切皆不能圓滿達到目的。
第二、縱然你有所得,或於一日之內,也會因故而耗散無餘的。
第三、無論到達什麼地方,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。
第四、因不持戒,行為不檢,所作不良的事,名聲醜惡,流聞各處。
第五、身壞命終,當入地獄,按行惡輕重,乃至墮入無間地獄。」
又繼續說:「諸位清信士啊!要知道,凡始終守持這五聖戒而不犯的人,會生五種功德:
第一、凡是你應分善求,皆能如意滿其所願。
第二、凡是你所有的財產,只有增加收益,不會受到減損。
第三、你無論住在什麼地方,凡所住之處,眾人恭敬喜愛。
第四、凡所作為,一切好的名譽,自然周聞四處,受到人們更多的讚歎、尊仰。
第五、壽限滿時,身壞命終,必定生到天上。」
世尊講畢,男女老幼,心喜信受,誓願遵行,臨別之時,又紛紛頂禮而去。
後來這個城市,乃至國內各地,對佛陀的教法,相行成習,成為一種善良的風尚和美德,人心安定,社會安寧,仁義禮讓,人民和樂,互助合作,沒有欺詐,人倫道德,共相遵守,先後有序,士農工商,各盡其能,各享所需,應得而得,維持正氣,擁護賢良,獎勵善業,沒有邪惡,雖未竟素食,但倡食五種淨肉,人心皆善,橫禍不生,災難永離,感動天地,風調雨順,四季平安,物產豐收,正業繁榮,文化發達,教育普及,醫藥發明,技藝進步,人人幸福,家家歡樂,形成了人間淨土,苦海中的天堂,經久不衰,為國中之最好模範,其他城市,早已爭相效法,影響所及,民富國強;本為鄰國垂涎欲侵的跋祇國,經佛陀之遊行教化,一致發奮圖強,行善不懈,後來反而變為鄰國敬重的一個強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