師父上人推行人乘佛教,平時說法開示的原則,就是使人都能聽得懂而運用在日常生活中。所以,他老人家時常以善巧方便,用眼前人人可見之事物作比喻,將高深的佛理,以最淺顯的實例來表達,使一般人一聽就懂,而能受用,不致因經書艱深的文字而被局限於外,所以師父弘法所到之處,都受到廣大信眾的歡迎。
有一回,一些信眾上山請法,其中一位問起「佛」的意思。在場的弟子聽了,心想﹕「這是最高深、最難表達清楚的,師父必會說出一篇大道理來解釋。」惟恐聽不清楚,當面錯過,所以趕緊聚精會神,洗耳恭聽。
但見師父很輕鬆自然地,隨手拿起桌上的茶杯,大家以為他要喝水,結果卻會錯意。原來,師父是要以茶杯為喻。只聽見師父以洪亮的聲音,緩緩地說道﹕
「佛者,覺也;佛就是覺,我們每個人都有覺性,只是被無明習氣遮障;學佛就是要有覺,就是對於一個茶杯也要覺。
茶杯者,非茶杯,是名茶杯。
『茶杯』這個東西,不是茶杯,因為它不是茶杯,而稱它為『茶杯』。
因為杯子是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合成的,是假相。因為社會人類的需要,眾緣和合,叫做『茶杯』,所以是假名。
若是因緣變了,用來裝酒,就叫『酒杯』;如果是裝水,又叫『水杯』了……,因為這差別因緣,它的名字就改變了,所以是假名。
人若有了覺悟,就知道茶杯的相是空的,『茶杯』只是個假名。反之,人若迷而不覺,就認定它是『茶杯』。……」
在場信眾聽完,豁然明白。一位青年歡喜地說道﹕「師父,您真高明,過去我看佛書看了幾年,每次誦金剛經,最不懂的就是『眾生,非眾生,是名眾生』,『世界,非世界,是名世界』,經師父一說,就懂了。
原來人不覺,就被東西的假相所迷,不知道它是不真實的,是會變的,因為執迷假相,一旦遇到因緣轉變,就生煩惱痛苦,如果有覺悟,就不會苦惱了,對不對?」
師父微笑地點點頭,說﹕「你很有善根,多聽,很快就懂了。」
眾人聽完,皆感受益良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