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的早晨,尊者舍利弗入王舍城托缽,乞食之後,走出城外,就在一株大樹蔭下食用。這時適有一個淨口外道出家女尼(非比丘尼),亦從王舍城出來,看見舍利弗坐在樹下用膳,便向前問道:「沙門在食嗎?」舍利弗答:「在食。」復問:「沙門你是下口食嗎?」乃答:「不是。」又問:「是仰口食嗎?」答曰:「不是。」再問:「是方口食嗎?」仍答:「不是。」更問:「是四維口食嗎?」還是答:「不是。」

這時女尼心想,所問的話,都答不是,甚覺奇怪,便說:「我今所問,都不是尊者的意思,但不知還有什麼高見,可否開示,使我知道?」舍利弗放下了缽,端身正坐,說道:「姊妹!諸所有沙門及婆羅門,明白事理的,當知道橫法邪命求食者,謂之下口食;有仰觀星象邪命求食的,謂之仰口食;若有為他人所使,邪命求食的,謂之方口食;若為醫卜邪命求食的,則謂之四維口食。姊妹!因我是正法沙門,悉遵佛陀教法,托缽正命乞食,不墮你所問的四種邪命而求飲食,方為合法。」舍利弗說了這些話,食畢乃收拾缽盂,便回到迦蘭陀竹園去了。

淨口外道出家尼,聽完了舍利弗所說的道理,非常歡喜而去,後來她無論在什麼地方,到處都讚歎說:「沙門釋子,淨命自活,難能可貴,清淨福田,你們要想行布施的人們啊!就應當布施給沙門釋子,想要修福的人們啊!就應當布施給沙門釋子,唯有布施給沙門釋子,方可作福……。」總而言之都是稱讚布施的福德,但要布施給沙門釋子才有福報。

這位外道尼雖然多話,實在也是一種好意,出自良心所感,並無任何不良的動機,隨喜悅意,天天宣傳,天天當眾讚歎沙門釋子,天天勸人布施沙門釋子,好種福田,好培福報,這些話,一一都傳到他們淨口出家外道們的耳朵裡,就像芒刺在背,很不舒服。這種外道,雖名出家,但不是參加佛教僧團的沙門,他們離開了俗家,又進入淨口外道集團,是當時印度許多外道中的一種,不是信奉佛教的,所以聽到他們自己的人,推崇沙門釋子的清淨,不免會生起嫉妒仇視的心來,而欲加害這位可憐的女子;結果被他們治於非命,橫死之後,竟生在兜率陀天,後來佛陀知道這事,曾當眾表揚讚歎。這位外道女尼雖沒有親自布施出家沙門,然而隨喜歡喜讚歎布施,亦有福德,亦得感應生天的福報,雖死猶榮。

由這個故事,可以證明,不一定是布施供養沙門釋子,才有福德,就是隨喜讚歎布施,亦感生天福報。故此奉勸世人,見人供養布施或行一切善事,能隨喜參加為最好,不能布施,能隨喜讚歎也有福德。千萬不可隨便加以誹謗,或從旁阻止,譏諷別人行善,那就是一種損福增罪的行為了。

前一篇文章八正道的運用
下一篇文章三十七種布施的果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