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,在娑婆世界,一生說法,經弟子們結集的經典,有三藏十二部,歸納起來,分為五乘,度一切眾生,離苦得樂,同登覺岸,共證菩提;這些方法,總稱之為佛法,是苦海裡的慈航,救度苦難的寶乘。如飛機、輪船、火車、汽車,乃至僅能乘載一人的三輪車,都是運載乘客的交通工具,故謂之乘,在佛法中用此「乘」字,乃是比喻之詞。
佛說的五乘佛法是:一、人乘,二、天乘,三、聲聞乘,四、辟支佛乘,五、菩薩乘。我們這個地球世界,一切眾生,人為萬物之靈,三界火宅,六道輪迴,以人為樞紐;上天堂,墮地獄,亦皆人心所為。當茲末世,道德沉淪,世風惡化,為了善導人心,安定社會,造福人類,建設和平,同享安寧,共榮和樂,實有弘揚人乘佛教的必要。
因為,人在六道輪迴中,不是永遠不變的,乃是隨業所感,生死流轉,頭出頭沒,幻生幻滅,所以就不可能人永恆是人,死了再生一定還是人。人既受業力支配,又不能說人死如煙消花謝,燈熄柴枯,永歸消滅;其實現代科學家們已證實物質不滅的原理,正符佛經中「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」的道理;何況人之為人,尚有「神識」||今西洋人謂之「靈魂」。人心如不轉惡念為善念,改惡行為善行,棄惡業造善業,那就永遠在三界火宅,六道輪迴中,或天或人,修羅鬼類,地獄畜生,此死彼生,彼滅此現,生生世世,苦無出期。
佛乃大慈大悲的救主,希望六道眾生,皆能離苦得樂,得到真正的解脫,故說了五乘佛法,應機施教,由做人生天,證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乃至成佛;亦唯有人道才有可能,人道若成,五乘都能實現,若失人身,即墮黑暗,所以佛乃教人把握人身,不失人道為重要。若生天道,太過快樂,天眾執迷五欲不捨,天福享盡,仍墮其餘五道;阿修羅福樂等同天道,卻鬥爭堅固;其餘三惡道的眾生,鬼類與地獄,化生化現;畜道眾生,又愚不能聞法,更是困難。可想而知,雖說:「眾生皆有佛性,人人都能成佛」,還得必須先轉人身,方可修證,因之,佛乃希望一切眾生皆轉人道,並盼世人,生生世世,多生累劫,永在人間,修惡培善,種植善根,以人乘大道,進而修學菩薩行願,才有成佛的希望。
經云: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我們人類,既得人身,欲聞佛法,尚且不易;若是不遇佛陀出世,或是不逢佛法住世,或因自己業障深重,尚不得聞法,何況非人。當茲末法時期,雖已不值佛陀出世,尚有佛陀教法可聞,既有人乘教法為人類立身行道的依歸,為行善積德培福的準則,只要世人都能推行人乘佛法,廣大實現利人濟世的善行,由人乘進而行菩薩普度眾生的大宏願力,定可感人間淨土早日實現,娑婆佛國必定形成。
由上述明白了人乘佛教的道理,及推行人乘佛教的重要,當今正是弘揚人乘佛教的時機,我們應以人乘佛教為宗旨,依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裡有關人乘法要為根據,並照歷代菩薩高僧大德闡述人乘佛教之論著,為推行人乘佛教的宗則;配合現時的社會環境,國家民族及國際時代潮流的需要,上合佛意,下應人心,正是一劑最切合時弊的對症藥。以人乘佛教本來即有的宗旨,發揚光大,推展開來,普及到全世界,將這五濁惡世,建設成為人間淨土。將來諸佛出世時,必會實現娑婆的佛國樂土,這就是釋迦教主在人間示現教化因緣的本懷,唯有如此,才能達成我們學佛修行,將來畢竟成佛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