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社會上,一般善男信女們,認為那些泥塑、木雕、紙繪、銅鑄、石刻,乃至鋼骨水泥製成的佛像,就是佛的金身了,以此為信仰崇敬禮拜的對象,非對非不對。當知道這種種的形像,是人們為了紀念諸佛菩薩的偉大精神,造此形像,供人膜拜,啟人生信,這是住持三寶的佛寶。所謂住持三寶,是保持佛法,以冀佛教久住於世的三寶,乃六種三寶之一。上面所舉一切物質製成,或以紙筆彩色所畫,乃至印刷的佛像,是住持「佛寶」;三藏十二部經典,是住持「法寶」;剃度出家的僧尼,是住持「僧寶」,三者合稱「住持三寶」。為引導初機學佛的人,塑製種種佛像,是很有必要的,故有些經典說,造佛形像是有功德的事。比如,上幼稚園的小孩子,如果未曾見過自己祖父祖母是什麼樣子,其老師必以老公公和老婆婆的畫片,指著教導:「祖父和祖母差不多是這個樣子。」以後孩子們漸漸長大,做了學生,由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,乃至大學畢業,再修碩士、博士學位的時候,他們所了解的祖父和祖母,當然不再是幼稚園老師所指的畫片了。學佛也是這樣,不應始終停留於初學著相的階段。信佛學佛,固然不離一切相,但也不應著一切相,更不即一切相,故金剛經云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可見真正的如來,絕對不是那泥塑木雕等一切物質的偶像了。
要了解佛的形狀是什麼樣子,當明瞭「佛有三身」,無論什麼人,一旦修成了佛,都具備這三種身:
一、法身:即自性身。
二、報身:即受用身。
三、應身:即變化身。
佛的法身,即佛的真身,非語言文字及種種方便可以形容的,乃遍一切處,是諸如來真淨法界,離相寂然,不生不滅,絕諸戲論,具無量無邊的功德,是一切法平等實性,宇宙的本體,謂之自性,即名「法身」。
佛的報身,是因菩薩經三大阿僧祇劫,所修一切梵行,福慧無量,種種功德,莊嚴圓滿,所感三十二相,八十種隨形好,一切神通具足,廣大法樂,恆自受用,此為自受用身;諸佛如來,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,居純淨土,為住十地諸菩薩眾,現大神通,轉正法輪,決眾疑網,令彼菩薩眾受用大乘法樂,乃他受用身。合此二者,名受用身,即是「報身」。
如釋迦牟尼佛,出生為王太子,出家修行證果,乃至入涅槃時之一生相好莊嚴身,即是報身;凡造像紀念供奉,為住持之佛寶者,即此報身之相也。
佛的應身,又名化身,佛為廣度眾生,現無量無邊一切變化之身,常在淨土,或居穢土,現通說法,令大地有情眾生,皆成佛道。如果我們佛教徒,每一個人都學佛修行,弘法度生,利人濟世,我們的心,即與佛心相應,我們即有少分佛的光明,我們就算是佛的變化身。佛好比空中的月亮,行佛道者,好比地上的水,千江有水千江月,不論大海江河,池沼湖泊,溝渠井水,乃至小如一碗之水,皆可見月,因水清映月,大地上有如此多的映月,但空中只是一個月。佛可變化分身萬億,佛的應身,就是佛的法身上顯現出來的。法身譬如月,應身譬如月的影子,所以應身雖然很多,法身實在只是一個,月碰到澄清的水,就能夠顯現出月的影子來,佛遇著有根機、有緣分的眾生,就現出變化身來,這就是「應身」。
希望佛教的同道們,不要長此住於著相的初步階段,應求上進,深入佛道,研究妙義,破除迷信,而入正信,使人人都能進一步普現佛的應化身來,共同朝向人乘佛教的大道邁進,建設娑婆世界的人間淨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