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一個春天的清晨,筆者行腳,到一處山青水綠,梯田百頃的鄉間,那裡翠竹滿山,行道如梯,經過了幾處吊橋流水,直往茂林深處攀登。蜿蜒而上,山岔前面,忽然出現幾家竹籬茅屋,沒有雞犬,環境幽靜,滿園花朵,正在開放,一片清香,涼亭四周,遍地的韓國細草,如氈如茵,枝頭的畫眉鳥,正鼓起牠如簧之舌,叫著婉轉之音;上午時分,農夫們已往田野工作,只留下幾個無知的幼童,在那草地上打滾遊戲。筆者心想:這裡正是休息的好地方。乃向涼亭走去,那幾個十歲左右的孩子,看到了,便一擁而來,一個向我合掌打躬,稱說:「善哉!如來。」另一個亦合掌打躬說:「善哉!如去。」我一時甚覺奇怪,鄉野的孩子,怎知「如來」、「如去」,乃問之曰:「阿彌陀佛!小弟弟,你怎知道如來?」答曰:「莫來。」又問另一個:「小弟弟,你怎知道如去?」答曰:「莫去。」我說:「哦!阿彌陀佛!你們說的什麼?我聽不懂。」另一個孩子,乃在旁邊插嘴:「阿彌陀佛,沒來沒去,你不知道嗎!」我剛坐下,想躺在草地上休息一刻,一個孩子,又在我的後面,捏著拳朝我頭上,作打木魚之狀直敲,口中不停的唸著「殼!殼!殼!殼!」木魚之聲,我知道孩子們是在戲弄我,只好閉著眼睛,聽任其便,當時覺得,孩子們流露了自性天真,使我感歎不已。登山回來,這幅天真的圖畫,有時還在我心中縈迴出現。
考其義,「如來」乃佛十號之一。「如」乃真如實相的本體,乘真如之道,從因來果,而成正覺,故名「如來」,是「真身如來」;乘真如之道,來三界垂化眾生,謂之「如來」,是「應身如來」;契於如如理體之智,覺悟如如理體之佛,乘如實之道以成正覺。涅槃名「如」,知解名「來」,正覺涅槃,故名「如來」。又如來者,體如而來,故名「如來」。佛的法身,乃遍一切處,不異為「如」,不動而至為「來」,此是「法身如來」;從理名「如」,從智為「來」,是「報身如來」;以如如之境智相合,應現八相成道,轉妙法輪,即是「應身如來」。
「如去」者,乃「如來」的別名,是過去諸佛,超三界,出輪迴,了生死,去於涅槃的意思,是乘真如之道而去,往佛果之義。祕藏記本曰:「如去,謂自凡夫修成正覺,乘如而往,故曰如去。如來,謂成佛以後,悲願垂化,乘如而來,故名如來。」「如來」「如去」相對,向上自利成就佛果,名「如去」;向下垂化一切眾生,乃利他之行,由如而來,謂之「如來」,由這兩個名詞來看,正顯示諸佛之不離涅槃,不住涅槃之妙德。
要明白「如來」「如去」之義,若從理上求知解,實不易懂,假若有人問:「何謂如來?何謂如去?」還是借用那幾個無知童子的話來答覆,比較簡單,曰:「如來不來,如去不去,如如不動,無來無去,謂之如來如去也。」